眼看他起高樓,眼看他宴賓客,眼看他樓塌了。
用這句出自于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的經典戲文,來形容近幾年來O2O行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過程,可以說是再合適不過了。遺憾的是,2016年的O2O正處于“樓塌了”的衰亡狀態;大批O2O企業死亡、活著的盈利無期、資本如寒冰般冷落……這些都是O2O在2016年生存狀態的最佳寫照。
回顧2016的O2O行業,我們想到了莫言一部作品的名字:生死疲勞。
死亡名單被不斷拉長
2017年1月11日晚,有傳言稱京東到家的上門服務業務將戰略停運,上門服務業務將于2月10日統一下線設置。12日,該傳言被行業人士和京東內部人士證實,京東到家確實關閉了家政、洗衣、按摩美業等上門服務。
京東到家與商戶的合作解除函
實際上,從2015年4月成立到現在,京東到家的上門服務業務被逐步邊緣化,最直觀的表現是入口:由多到少,由一級入口變成二級入口,如今更是要被直接關閉。
不過,京東到家關閉上門服務業務,并不令人意外。早在2016年2月,大眾點評就已經對到家業務進行了大幅度調整,從一級入口變成“生活服務”下的二級入口;美甲、美睫、推拿、洗衣等4個品類被砍掉,只剩下一個家政。從上線到撤掉,前后只有8個月的時間。
京東、新美大等巨頭對到家業務的放棄,只是O2O行業呈現衰頹之勢的一個縮影;倘若將目光投降更為廣大的O2O市場空間,會發現:在2015年下半年已經出現爆發死亡潮的情況下,這個領域里的眾多生活服務類O2O企業在2016年繼續大面積走向死亡。
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,E洗車、燒飯飯、社區001、泡寵網、考拉班車、放心美、老師來了、騎驢驢等來自洗車、餐飲、寵物、交通、美業、教育、旅游等各個服務類別的O2O企業紛紛走向死亡;為此,有媒體甚至列出了一個“O2O死亡榜”。
進入2016年,這份死亡名單被不斷拉長,而且各個生活服務領域都難以幸免。為此,IT作者“懂懂筆記”整理出一張O2O死亡企業的代表性名單,從中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個行業的慘狀。
還有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。北京的望京SOHO因聚集大量創業公司被譽為“宇宙O2O中心”,大量地推團隊曾在望京SOHO發展出極具特色的“掃碼一條街”,百米長龍的地推攤位折射出O2O行業當時的火熱盛況;然而到了2016年年中,掃碼攤位只剩下寥寥幾個。
O2O行業的大面積死亡,令人不得不反思背后的復雜原因。資本遇冷固然會造成一定的影響,但畢竟是一個外部因素;但從這些服務類O2O自身的情況來看,用戶消費頻次低,難以形成剛需,才是其業務難以持續下去的根本原因,比如說美甲、保潔等。
正如京東到家在關閉上門服務時所說的那樣:我們發現京東到家的用戶更習慣使用京東到家來購買超市生鮮、水果零食、鮮花、藥等,而不是選擇家政保潔服務。
但在用戶需求不足之外,許多O2O商業模式也因為不符合經濟規律而受到質疑,比如說劉強東在一次活動中批評道:比如上門洗車的例子,三個人,騎個小三輪,弄水騎到你家里去,弄半天,洗完走了,三個人大概一天只能洗兩三輛車,本來你開到洗車店10-20塊錢就洗完了,結果三個人跑到你家里,成本大幅度提升,效率大幅度下降了。有人說用戶體驗大幅提升了呀,但是你的好的用戶體驗是建立在成本上升,效率下降的基礎之上的,即使帶來了一些利潤,但是這種商業模式也很難成功。
上門洗車業務
O2O門檻偏低所導致的競爭加劇也助推了死亡名單的拉長。在同質化的服務之下,為了攬住用戶,不少上門O2O企業瘋狂融資燒錢,推出“1元洗車”“1元洗衣”這樣無以為繼的瘋狂優惠補貼項目;一旦資本冷卻,補貼停止,用戶退出,這些企業依然是死路一條。
活著的背后都有BAT,但過得也不好
經過一年半的死亡潮之后,O2O行業已經是白骨累累,慘不忍睹。但O2O本身并不等同于死亡,在大多數玩家已經謝幕的背后,依然有挺立者;雖然它們活得不一定很好,但在身經百戰之后,它們已經獨踞一方,并試圖沖突O2O概念的牢籠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活下來的O2O企業提供的都是高頻次服務,而且或多或少都有著BAT背景。
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外賣O2O。在“民以食為天”的高頻需求的支撐之下,外賣O2O市場已經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格局,具體的玩家分別是百度外賣、餓了么和美團外賣,而三者的背后,恰好都有著BAT的背景,而且各居其一。
百度外賣自不必說,是百度在O2O方面的重要布局;美團外賣所屬的美團在2015年與大眾點評合并之后,接受騰訊10億投資,從此正式投靠騰訊。而餓了么在2015年12月接受了阿里12.5億美元投資,阿里以27.7%的占股比例成為餓了么第一大股東;當然,阿里旗下的口碑網也有外賣業務,但與前三者相比,就差得遠了。
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《2016年中國外賣O2O行業發展報告》,截止到2016年6月,新美大、餓了么、百度三家外賣所擁有的用戶群體已經占據整體外賣用戶的83%;其中餓了么、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分別占據外賣O2O市場份額的37.50%、30.50%和15%。
在三家激烈追逐的背后,是其他多家外賣O2O平臺的倒閉。2016年3月,來自德國的“外賣超人”終止中國業務;4月29日,大師之味關停;5月1日,生活半徑停止運營。究其原因,除了競爭的極端激烈之外,還包括缺乏BAT這樣的背景而導致的資金鏈斷裂。
但即使如此,這三家在外賣O2O業務上也并沒有過得多好。2016年8月26日,美團點評CEO王興在發言中表示外賣業務還沒有實現盈利,因為需要大力投入;而且據外部稱月虧損為4.96億元。與此同時,百度外賣也在虧損,使得百度財務壓力巨大,甚至還傳出要與新美大合并的謠言。當然,餓了么也好不到哪里去,張旭豪同樣在公開場合表示公司處于虧損狀態。
外賣O2O的問題不僅僅是燒錢,還包括食品安全、員工結構、商業模式等問題,而且飽受質疑。因此從長遠來看,合并可能是一個難以避免的趨勢。
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認為:O2O平臺本質是在連接供需,理論上最終每個細分市場將只需要一個大的平臺。如果不合并,不補貼用戶就要補貼商家,敢于提高傭金或者稍微漲價,商戶或用戶就跑到對手平臺,這是一個大家都不能盈利的死循環,合并將為盈利帶來可能。
燒錢的O2O
實際上,這段話不僅僅是外賣O2O未來發展趨勢的預判,也可以看做是對出行O2O在2016年發展狀況的總結。2016年8月1日,滴滴與Uber的合并成為O2O行業最令人矚目的事件之一,而且通過這一合并,滴滴成為唯一一家同時具有BAT投資背景的公司;當然,出行O2O作為一個特殊的領域,已經衍生出一個網約車的獨立概念。
除了外賣、出行,洗衣O2O在2016年也還活得不錯,具體的玩家是e袋洗。e袋洗在2014年曾獲得騰訊2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,又在2015年獲得由百度領投的的B輪1億美金融資,可以說也有著BAT的背景。
2016年11月,e袋洗又宣布完成B+輪融資,金額達數億元人民幣。不過,在此輪融資之后e袋洗已經不想再給人以“洗護O2O平臺”的印象,它更愿意摘下O2O的標簽,化身“家庭洗護垂直平臺”。
O2O已經被資本拉入黑名單
在近幾年興起的商業概念中,O2O可能是與資本聯系最為密切的一個;因為作為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一種商業模式,O2O幾乎可以與燒錢劃等號。
從2014年開始,O2O投資熱潮開始涌動;據逐鹿網不完全統計,2014年總計有90家公司與BAT等巨頭發生關系,其中O2O領域的公司最多。2015年,O2O繼續被資本追捧,雖然在后半年已經開始降溫,但在整體上處于火熱狀態;根據互聯網數據服務商TalkingData發布的《2015年上門O2O移動應用報告》顯示,2015年,僅在上門O2O領域,資本市場就投入了近300億元。
對此,移動O2O研究機構億歐創始人黃淵普在后來接受采訪時表示:以前資本環境好,O2O市場基本上是被催熟的,就是說市場規模是被資本給堆起來的。
但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,整個資本市場在趨冷的同時,也回歸理性;2015年下半年,除了旅游、醫療有小幅增長,其他領域均呈現下滑趨勢,生活服務類的O2O投資案例較上半年降低了33%。
2016年初,在新美大完成33億美元的融資之后,投資人王求樂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再看好O2O:中國經濟面臨結構性改變,依靠商業模式進行簡單顛覆的東西,特別在泛消費領域,投資機會還是有,但大的機會、大的顛覆不多,從中抓機會的難度會越來越大。并不是任何東西都能以互聯網化來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實現規模最大化。所以現在O2O的熱潮會出現降溫。
不過,O2O在2016年不僅僅是熱潮下降那么簡單。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在2016年7月份的一次演講中表示:如果你還在講O2O,估計投資人都不會見你。百度副總裁、糯米總經理曾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很多投資者聽到O2O開始搖頭,以至于自己出門談到O2O行業時,人家說最好改個名字,說做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。
與O2O所面臨的尷尬局面相伴隨的,是資本對其的極度冷漠。根據拉勾網提供的數據,從2016年1月到12月中旬,在拉勾平臺上的O2O相關招聘中,未融資、天使輪、不需要融資的企業占比分別為37.38%、22.57%、19.71%;未獲得融資的占據了絕大多數。
而在創投圈發布的《2016中國創投業年度生態報告》中,O2O更是被列為“2017年不看好的領域”之首,原因是:基礎生活服務類領域已成紅海,傳統的本地生活領域,生鮮,餐飲,休閑娛樂,家庭服務等已出現巨頭。在巨頭之下,BAT贏家通吃,對創業團隊來說機會太小。
漸行漸遠的O2O
與B2C、C2C、B2B等專有名詞一樣,O2O這個名詞同樣源自于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新的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創造;但不同的是,O2O的概念更為復雜,也飽受質疑。而且在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,O2O在極短的時間內遭到了從全面熱捧到極端冷落的不同境遇,可謂“冰火兩重天”。
但是放眼2017,無論是不是一個偽命題,O2O都將無可避免地走向過去式;取而代之的,是“本地生活服務”“網約車”“共享單車”這樣的精準行業概念。無論是創業者、投資人還是觀察者、評論者,他們都在與O2O漸行漸遠。
因此,愛范兒也想對O2O說一句:再見,不送。